感恩节里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终于读了《春雪》。我不想细谈三岛由纪夫的美学,因为所谓其美,在情感体验的冲击之下,太渺小了。可关于“美”这个概念,我们却有太多可以去思考和发掘。比如,美的定义就是数不胜数的:

  • 最美的,也是最正义的。——德尔菲神谕(the Delphi Oracle)回答美的欣赏判断是什么时,如是说。
  • 以心灵的眼睛看着美,他产生的才不是美的表象,而是真实,产生并滋育真正的美德,成为神的朋友而不朽。——柏拉图《会饮》
  • 由于一切事物都是美的,……因此,一切事物必定有数字上的比例。——伯纳文图《心灵升向上帝之路》
  • 美寓于比例,因为人的感官乐见比例良好的事物。——阿奎那《神学总论》
  • 一种自然美是美的东西;艺术美则是将一件东西作美丽的呈现。——康德《判断力批判》
  • 巧喻之于人智,正如美之于眼睛,和声之于耳朵。——格拉西安《智慧书》
  • 静观任何一种美,久而久之,不可能不在好几种美与好几种程度的优异之间做个比较,并且评估它们之间的比例。——休谟《品位的标准》
  • 美并非事物自身之特质,而是只存在于静观事物者心中。——休谟《论品位的标准》
  • 感官世界里,完美非但不是美的原因,而且以达到最高程度的美的女性来说,美几乎每每带有柔弱和不完美的观念。——柏克《崇高与美的观念起源之哲学讨论》

那“美”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人认为美应该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也有人各有偏向:“10个丑女中,有1个是有人要的;而10个美女中,9个有人要”; “XXX虽然不是很美,但内心里却散发着自然的美”。这样的分歧是无妨的,因为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应该是多元的。美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法国艺术家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 - 1968),他1917年的时候展示了一个作品《喷泉》:

2004年12月,500位英国艺术界的专家将杜尚的《喷泉》票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而我们可以看得出,它是一具小便兜而已。

艺术是多元的,对美的理解仍然如此。美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