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问及自己是否寂寞时,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感到尴尬,因为我不能给出一个生动形象的答复,让我自己、别人浅显易懂地接受。因为从某个角度来看,人生就是一个人的苦旅,很寂寞。但你也可以换个角度,看到孤旅所及的花花绿绿,兴许会感叹生命的美轮美奂吧。孤独是一种状态,寂寞是一种心态。按理说,人应该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变得励志与积极,然则,与生俱来的孑然必然注定了抹不去的寂寞。这大概是我与《空气人偶》很大共鸣的来源。也是我们这些肉体与空气人偶的塑料体的共性——空空如也。

我们姑且认为:人生是欢欢乐乐地来度日的,每一天都是精彩阳光的。这种乐天派思想看上去就像流俗广告,经不住细想。且不说每一天,就是一小时我们也不能保证其中的每一分钟是精彩而阳光的。或许有的人还能这样乐观思考,比如一些海岛的岛民,只需要能温饱就会很快乐。但是他们没有寂寞吗?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岛民恪守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正是努力在打消寂寞(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若看得再远些,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消磨时间的历史。放羊是为了杀羊、杀羊是为了吃羊、吃了羊肉又能加速机体衰败、衰败直至死亡,个体的寂寞才终于消停。

禁片《索多玛120》中有一个场景:领导让少男少女吃自己排出的粪便。我相信在很原始的社会,这样的事情是会发生的。但是后来出现了排泄物禁忌,事情就变复杂了。在我看来,人打消寂寞的手段就是与简洁、直接相对的。这么看,粪便兴许是最好的营养补给物,但是为了打消寂寞,人类还是要建立一套复杂而庞大的营养学,顺带引申出畜牧业等等。

寂寞可能是人类最后的一个禁忌,我们都不能去想它。因为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回避它,反对它,厌恶它;也有人珍视它,喜欢它。前者奋力地寻找意义,后者奋力地追求无意义。而出发点依然是寂寞—–因为寂寞了,才会去想有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