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2016年的电影便是这部《比海更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前面一个多小时的生活化场景多少让看惯大片儿的观众感到乏味至极,但是结尾那里的娓娓道来不由地让我感触良多。我喜欢看到母亲生活的小屋,对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这里的事的念念不忘。片尾,雨过天晴,在阳台上对儿子“一家”满脸笑意的挥手道别,无不折射出温馨而绵长的爱意。

影片将至结尾,好听的口哨声和台风过后的气息,让你想到的只会是影片前半部分那些日常而琐屑的镜头:做冰杯的母亲,四处侦查的良多…这样细腻的电影是难得的。

寄居于小屋的一隅,或许能让人感到片刻温馨,但是拨开层层温情,进入一个更加现实的视角–良多的事业一团糟,勒索高中生,变卖父亲的遗物;妻子因“规划生活”与富商交往,实则并无感情;连天真的小孩子也会斩钉截铁的说,不要和爸爸一样。

不禁让人沉思,咱们匆匆而行是为什么?《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里的一段情节值得思考一下。片中一个老牛仔,在另一个被误杀的好友死后,谨遵其遗嘱,带着杀手跋涉到墨西哥,将其已经不断腐烂的尸体安葬在某地。其实,那个地址和他所谓的妻子根本都是虚构的。

匆匆来,匆匆去,到底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