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喝不喝奶?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2-01)的最新修订版,被冠以“一本让一本让中国人多活5~10年的书”的名号,不知道是不是又赶了某类话语的春风。
想起几年前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奶粉的问题闹的沸沸扬扬。急切的家长带着孩子们去做各种检查,多方在不断的声讨—监管部门没有监管?有问题,是什么问题?可能到最后你看到的只是一句大有问题的空口白话。而这些种种问题是不是引咎辞职能罢了的?有赏无罚的风气该不该改改,这也可能是中国官场的一大特色吧。当然,今天我想说的是另一个事,关于牛奶本身的。我们是否需要喝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页就是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见上图)。图上指出,每天要喝的奶制品要有300g。书的后文甚至还花了10几页去叙述牛奶的价值。可是牛奶真的有那么好么?真的需要每日像上课一样的签到完成么?其实,从小我们接触的(主流的)营养学的书籍报刊中,牛奶几乎是万灵药的代名词,那么万事万物都不能绝利绝弊的特点在牛奶身上是不是就不适用了呢?
显然不是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T·柯林·坎贝尔主持了一项样本涉及中国24个省65个县(后来扩展到69个县)6500多人,有关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调查—中国健康调查。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坎贝尔指出,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可以促发癌症,即牛奶可能致癌,他建议大家多多使用新鲜的蔬菜。进而,调查还总结道: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最多的人,慢性病(包括各种肿瘤)也最多,而那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身体最健康。(参看《中国健康调查报告》,2006及南方周末的《在饮食问题上中国不应重蹈美国覆辙》)
这样的异端邪说似乎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得到了反驳。书中说到:近来,有些科普文章根据国外的动物试验结果或少数人群的调查资料,宣传喝牛奶会致癌的观点,对我国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实际上,这种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也不符合我国国情。
这段文字读起来像一段政治辟谣色彩浓重的文字,其论据丝毫不充分,它说了两点:
-
人和动物是不同的(迷雾弹,否定了人和动物的相似性)
-
我国人民喝牛奶的少(还是烟雾弹,喝的多了就不是中国了么?)
排除一切“异端”的说法可不是为大众健康着想的好方式,只会让我们去揣测营养学会的某些话能带来怎样的收益。假若这种作风做派依然沿存,那么有毒奶粉的出现也可以说是“少数人”的,缺乏“科学依据”,不符合“我国国情”。难道真的要我们这个有13亿人民的发展中大国去做个大冒险,让全民参加实验,才能用血肉之躯换回一个真理么?
牛奶到底有没有价值,从纯粹营养学的角度说,还有待考察。但当它被当作少数人谋利的工具时,每一滴都会是有毒的。而且作为中国权威的,涉及全民健康的协会,一再的极力否定新观点,排斥新研究,修订个似乎有参看价值又似乎没有参看价值的书,做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墨守协会, 这难道本身不就是一种毒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