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主张“眼见为实”,换句话说,成千上百的没有被目睹的医学研究成果比不上第一手的观察。优秀的数字思考者会要求用数字来说明问题,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作者的父母使有关速达菲的研究用格劳齐 马克思(Groucho Marx)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你是相信我,还是相信自己说谎的眼睛”–德里克.尼德曼,戴维.博伊姆,《数字密码》,第一章,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当人们判断一件未知事件的真伪时,总是会以经验作为参照物。我们透过物品的某种特性进行主观的判断,然后判断真伪。这种 由物及脑,由外及内,“心本无生因境有”的思量方式是唯物主义者看世界的不二法门。 但是,还会有人认为整个世界不过是人类主观投射而出的产物。

作者在小的时候接受了某一种药物的治疗让病很快痊愈了,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这种药对这种病并没有太大的效果。但是,作者及其父母并不相信研究的结果,认为那是在“胡诌”。这还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如无神论者不相信鬼神,不相信外星人…而没看到实验结果的作者怎么会相信它呢?

想想看,我们不少的想法都是透过经验产生的,那些超越经验的事情我们会把他们归到不可能事件、虚构的的圈子中。就是那句老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高中的政治课上老师会举例子—没见过的东西是假的,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它掉入了唯心主义的范围。我们没见过真的蓝鲸,难道蓝鲸就不存在么?

更深一层,马克思说的那句话其实并不是很正确,因为有时候我们也不相信眼睛,更相信的反而是我们“相信”的东西。我们透过大量实践而得到的经验,产生的“相信”会违背我们的眼睛,在这样一层看,经验和相信的关系如此暧昧!

如果我告诉你,深海中有未知的微生物,你相信么?

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世界被外星人造访过了,你相信么?

如果我告诉你,地球上有的地方违反了物理的定律,你相信么?

这几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题,可以绝对的划伤勾叉—它是在拷问你的经验,并追问你,你相信它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