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自由-2

我觉得,有的电影是下了不想看,有的电影是看了不想写,有的电影是写了不想看的。这里的《自由意志》(Der Freie Wille, 2006)恰巧同时具有上述三者特征。在搁浅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后,我终于拿起来看了,看了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打算写,但我已经下定决心不会再去看它了——这么纠结的原因,是缘自它的太人性。
影片说的是一个强奸犯,被精神病院治疗之后,重归正途,但他发现自己对女人好像没有了性欲。后来他和另一个与父亲关系暧昧的女人相爱了,而他仍免不了来自强奸的诱惑。最后,他在沙滩上,在那个女人的眼前,割腕自杀了。
整个片子给我的感觉是漫长而逼真,诸如手淫、强奸等镜头都毫无掩盖地出现。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这些“两足无毛”的人类终生都在想方设法地释放自己的性能量。回避性就是回避人性。这样的说法不是弗式泛性论(pansexuality),他不过把事物掰细小了,一件件贴上“性”的标签;而我所想的性,是人性的维系根基,因为性才有了情感,这样才使得我们最终不至于成为理性动物。
有人说此片探讨的是人之“恶”,我觉得不仅如此,人性的善恶怎能分开呢?强奸犯人群,只要你肯放下一切成见来了解他们,他们绝对是一个个的人,充溢着滚烫鲜活的“人性”;他们不“变态”、不“另类”,更不“可怕”。同样地,那些所谓展现着人性最光亮一面的事件中,也不知包含了多少恶。主人公的“恶”,无非是一只迷途的羔羊,游走于一个自己格格不入的草原。他的性释放方式——强奸——不是人性的“恶”,而是人性的激凸。在特定的环境、特殊的情况下,某些人的另类反而成了领路的先知而非迷途的羔羊。
说到人性,不能忽略库布·里克的《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1)。比较起来,《自由意志》走得更远,它已经为我们想到了解放人性,达到“自由意志”的方法——自杀。这就好像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说到的,以后人类就没有自然死一说了,全都自杀来解决人生。很多人一定认为自杀是对自己人性中“恶”的肯定,那就错了,除了自杀,想做到“自由意志”还有他法吗?